色彩风格

一份检察建议堵住企业“金蝉脱壳”漏洞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5-06-26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 “张玉斌检察官,又一家公司拖欠的9万元执行款,刚已全部到账!”2025年初,接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,张玉斌倍感欣慰。这已是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检察院运用该机制成功化解的又一例案件。
         而这一切,源于一年前那起更具代表性的监督实践。当时,天门市某公司在被行政处罚32万元后,竟利用简易注销程序“金蝉脱壳”。天门市检察院敏锐发现此漏洞,通过公开听证、制发检察建议、建立长效机制,不仅成功追责挽损,更系统性封堵了企业失信注销的监管漏洞,其经验正持续发挥治理效能。

“一注了之”?企业简易注销背后暗藏玄机

企业被行政处罚后,竟利用简易注销程序骗取注销登记,企图“金蝉脱壳”逃避法律制裁,致使行政执法陷入僵局。湖北省天门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时,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典型问题,通过精准有力的检察监督,推动职能部门堵塞监管漏洞,为营造稳定、公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检察力量。

2021年4月,天门市生态环境局在专项检查中发现,天门市某有限公司在环保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便擅自投产,违反“三同时”制度,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,责令该公司在1个月内完成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,并处以罚款32万元。该公司却始终未履行缴纳罚款义务,也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,在催告无果后,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4月7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4月12日法院裁定准予执行。同年5月5日,该公司通过简易注销程序注销登记。

“涉案公司迟迟未缴纳行政罚款,却在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个月后注销登记,该公司的注销行为很反常。”承办检察官张玉斌认为。

随后,该院向市场监管局调取涉案企业注册登记相关材料,承办检察官经过审查分析后查明:2022年5月,该公司股东尹某等5人刻意隐瞒,通过简易注销程序将公司注销登记,是典型的通过恶意注销逃避行政处罚的行为。

“违规注册和恶意注销,本质是对诚信原则的严重背离,不仅侵害执法权威和债权人利益,更深层次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根基。”张玉斌表示。

检察建议+公开听证,多方联动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

天门市检察院遂于2024年4月向相关行政单位制发纠正违法建议,督促行政单位依法申请追加已注销企业原股东为被执行人,破解执行僵局,同时规范企业简易注销审核流程。

为彻底堵塞“金蝉脱壳”漏洞,天门市检察院于2024年7月9日召开公开听证会,邀请了听证员、人民监督员参与听证,会上着重研讨了企业注册审核把关、企业经营监督管理、企业简易注销程序监管、执法、司法信息共享协作机制等问题,与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,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、司法信息共享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针对行政机关执法中存在的普遍性、倾向性违法问题,该院提出系统性治理方案,推动其出台《天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简易注销审批流程》,对注销公告、信息推送、异议处理、审批等关键环节进行精细化规范,促进恶意注销问题专项治理。

“用法治手段与方式,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、高质量发展是政府部门与各方责任所在,我们采用了公开听证、制发检察建议、协调磋商等方式精准破局,有力提升了检察监督实效。”天门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夏中心介绍道。

个案办理 “小切口”,整体治理 “大提升”

天门市检察院并未止步于个案解决,而是组建工作专班深入梳理近三年涉企行政非诉执行案件,发现两类突出共性问题:部分企业在设立登记时故意规避涉前置许可项目,为超范围经营埋下隐患;另一些企业则在明知存在未了结行政处罚或债务时,通过隐瞒实情、虚假承诺,利用简易注销程序恶意骗取注销登记,逃避法律责任,损害债权人权益,致使法院执行陷入困境。

为促进问题长效治理,天门市检察院以本案为切入点,创建专项法律监督模型,研发应用“非诉执行案件追加未实缴股东为被执行人法律监督模型”,监督办理涉恶意注销案件1件,追加执行人2件,并上架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大数据法律监督平台推广应用,为全省治理同类问题提供智能方案。

天门市检察院通过这起个案监督,实现了履职效果的深度延伸。不仅有效纠正了行政违法行为、推动了罚款执行,更敏锐捕捉到系统性监管漏洞,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,推动职能部门建章立制、强化监管。这一系列举措,有力打击了利用简易注销逃避责任的失信行为,维护了市场秩序的公正透明,保障了市场主体合法权益,营造了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,达到了“办理一案,治理一片”的标本兼治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