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风格

高质效办案 | 青山复“青”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5-09-02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2025年7月,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再次操作无人机升空,对青山山体进行航拍巡查。屏幕里,曾经沟壑纵横的裸露坡面,如今已被新生的植被覆盖,绿意盎然。村民张大爷看着修葺一新的公路和披上绿装的山坡,对前来回访的检察官连连感谢:“现在路修好了,山也重新绿了,出门方便,住着也舒心,检察院的同志们为咱们村可是出了不少力啊。”而就在半年前,检察官的无人机镜头下,同一片山坡上还遍布着雨水冲刷留下的深深沟壑,公路上散布大量从山体流下来的泥土。



 时间回到2023年初,某村村委会申请修建三组至一组的通组公路。在获得天门市交通运输局批复后,同年12月,村委会未办理相关手续便开挖山体施工,且未采取任何水土保持防治措施。最终导致山体受损,出现植被破坏、局部地貌破坏、水土流失等情形。




 2024年4月10日,天门市检察院在审阅省级环保督察报告时发现该线索,立即启动立案调查。检察官经实地勘查和法律研判,于4月18日,向两家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,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。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,天门市镇政府回复称已采取措施做好受损山体修复工作,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回复称,该村通组公路实际修建未达到编制方案最低标准,认为该项目无需编制方案,已督促该村自行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。




 在收到上述两单位回复后,检察官并不止步于此,她带领办案团队通过无人机持续跟踪发现:山体植被成活率低,山体斜坡上仍然大量裸露山土,且有多条由雨水冲刷形成的沟壑,公路上散布大量从山体流下的泥土。2024年7月8日,天门市检察院邀请中国地质大学4名专家进行现场评估,数据显示施工导致水土流失强度骤增12.4倍,该面积水土流失程度由微度增加至中度,目前已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未能完全达到要求




 面对持续受损的生态环境,天门市检察院于2024年7月23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判令两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水土保持监管职责,督促做好案涉山体水土保持工作。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,8月8日,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立即指导村委会启动整改,聘请专业机构编制涵盖在建路段的水土保持方案。同年11月13日,天门市法院判决确认两单位监管职责未完全落实,责令其依法履职。

 判决生效后,检察机关持续跟进整改进度。针对村级财力薄弱问题,联合行政职能部门主动争取专项资金。同时检察官多次现场协调,督促落实边坡植草、土方苫盖、排水渠修建等工程措施。2025年3月20日,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对通组公路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综合评估,全程见证的天门市检察官看着验收合格的报告,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。

 案件办结不是终点。天门市检察院以此案为契机,与相关行政部门召开联席会,推动全市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排查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完成 15.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,追缴补偿费1100余万元,开展监督检查210次。

 当违法施工侵蚀绿水青山,天门市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为纽带,通过检察建议、诉讼监督、协同治理的完整履职链条,最终让行政部门、属地政府形成治理合力。从无人机巡拍的斑驳山体到绿意盎然的护坡林,从一纸诉状到长效监管机制——检察公益诉讼的初心,始终书写在山水安澜的大地上。